航拍热线 177-0619-5350

航拍案例MORE

廉政宣传片

廉政宣传片

您现在所在的位置是:首页 > 航拍资讯 > 行业新闻 >

行业新闻

从"辣眼睛"到"美哭了",浅谈无人机的影像

日期:2019-02-28 来源: 未知   
我要分享
「21世纪是影像时代」这句话一点不假。上海航拍公司线条向远处延伸并汇聚,能够呈现出较强的空间深度,道路、河流、桥梁等,都是天然的汇聚线,利用这些线条来构图,能突出空间感。 作为一名90后,飞控君看着模拟(定义:对真实事物或者过程的虚拟)信号的电视变成了网络电视,看着胶片柯达相机变成了微单。原本需要去照相店才能冲印相片装订成的相册,现在也变成了手机上的一个APP,点开就能即刻分享。 得益于相机的小型化,以往需要专业设备(shèbèi)才能拍摄出来的画面,现在很多普通人借助消费级设备都能完成:无人机,就是其中之一。 而这一切,都源于数字影像变革。 ▍起源——数字影像革命在胶片时代,相机的成像依赖于胶卷。光线经过镜片的折射之后投影在胶片上,与胶卷上的光感物质(material)发生化学反应(reaction),因此才能在胶片上留下被拍摄物体的「像」。  但是胶卷的缺点是显而易见的:价格(GOOGLE PRice)不菲,不便携,不便储存,不易拷贝。随着数字时代的来临,人们需要更加适应时代的影像技术。 于是在1991年,柯达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商用数码单反相机DSC-100,该相机经尼康F3改装得来,搭载了一颗尺寸为14×9.3mm的130万像素CCD元件。   得益于CCD元件,数码相机具有了操作方便、即时成像、大容量储存、容易加工(Processing)处理(processing),容易传送(与亲朋好友分享)等功能。随着电脑的普及(指遍布、遍及於一般),数码相机得到了广泛(extensive)的使用,至今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份。 而CCD的发明人,博伊尔和史密斯也于2009年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。 随着CCD元件的发展,人们发现随着像素的提高,CCD元件的成本会上升和成品率会下降(descend),所以针对成本等一系列的问题,一种成本更低、功耗更低以及高整合度的CMOS元件空出世了。 到现在,我们所使用的无人机、手机和大部分相机,都是使用CMOS作为感光元件。 PS:当相机过渡到数码时代时,人们延续了胶片时代的标准,将采用与常见的135胶卷相同尺寸的感光元件的数码单反相机称为「全画幅数码相机」,其感光元件尺寸为36×24mm。 对于相机来说,感光元件比全画幅略小的,一般称之为「残幅」。而适用于手机、无人机等更小的感光元件,为了表述方便,一般用X/X英寸表示,比如无人机常见的1/2.3英寸。   一般来说,画幅越大感光单元越多,其像素规格也就越大;在录制同样分辨率视频时,画幅越大的相机成像越清晰。 ▍无人机的影像之路无人机作为航模存在,其实远早于航拍飞机,而能够被广大消费者所熟知的原因皆始于DJI的一次尝试,所以,整个无人机的影像之路,其实也是DJI的发展之路。 昂贵的玩具2010年,法国Parrot公司发布了世界上首款消费级四旋翼飞行器AR.Drone。在它的身上,我们可以看见许多现在「自拍无人机」的影子:通过手机WIFI连接控制,用手机体感/摇杆进行控制,还能传送相机图像到手机上。 但是AR.Drone当时搭载的CMOS传感器现在看来相当孱弱,只能拍摄640X480分辨率的图片,录制每秒15帧的视频。可以说在当时,人们仅仅是把他当作是一个昂贵的玩具(4500人民币),而并没有将它与「航拍」联系起来。   但这并不妨碍它的成功,自2010年起,AR.Drone的成功让全球范围内都有一股将四旋翼商业化的热潮。但是直到2012年,四旋翼产品在「玩具」之外也难有突破。 有些人就开始思考:它除了作为玩具之外,还有什么价值呢? 「飞」「拍」分离2013年1月,随着DJI Phantom的推出,这个问题得到了解答,那就是:航拍。当时利用GoPro运动相机拍摄极限运动已经成为欧美国家的时尚,而Phantom提供了挂载GoPro的连接架,让用GoPro相机的人们有了从天空向下的拍摄视角。  当时的GoPro3的相机,搭载了一颗1/2.5英寸、1200万像素的CMOS传感器,170度超广角镜头,F/2.8的光圈,能够拍摄每秒15帧的4K视频。其画质在当时来说已经是移动设备的巅峰。   Phantom的高空视角再配上GoPro的上乘画质,让Phantom迅速成为了世界上销量最大的四旋翼飞行器,每月销量成千上万。 这样「飞」「拍」分离的设计,非常适合需要用专业相机航拍的商用领域,例如「爸爸去哪儿」等综艺节目。但是就消费级无人机的体验来讲,使用第三方相机不便于图像传输,相机参数控制也不方便,一体化无疑才是最好的选择。 一体化的设计于是在2013年底,乘胜追击的DJI更进一步,推出了自带相机的航拍一体机Phantom 2 Vision。 在Phantom 2 Vision上,DJI用了一块1/2.3英寸的CMOS传感器,规格增加到1400万像素,120度的镜头畸变也比170度的GoPro略好,虽然不能录制4K视频,但是已经支持了1080P 30P/60i的拍摄,而单轴云台的加入,更让其成为了首款「云台相机」。   2014年4月,DJI又发布了Phantom 2 Vision+,虽然相机方面没有重大改进,但是得益于无刷马达和三轴云台的引入,Phantom 2 Vision+的图像稳定性有了长足的进步,基本上奠定了DJI今后的消费级航拍无人机的设计基调。   在此之前,航模玩家也曾在DIY的四轴飞行器上搭载过GoPro,但是桨叶的谐振会大大影响成像的质量,甚至出现果冻效应等严重后果。虽然有EIS(电子防抖)等技术出现,但是通过「剪裁画面」实现的防抖不仅效果欠佳,还会大大影响分辨率。 直到三轴云台的加入,无人机航拍真正实现了高素质的成像。这无疑是无人机航拍历史上的一个分水岭。 更专业的选择2014年11月,DJI发布了专业航拍飞机Inspire 1,此款飞机面向商业应用(application),不仅提供可更换相机的接口,还能在起飞后抬起机臂,解决了一直以来机臂会遮挡相机的难题。  而Inspire 1默认搭载的禅思Z3相机,在画面质量和参数上都有很大的提升,不仅提供了4K视频拍摄、无畸变的视角,还能独立于飞手,由云台手单独操作,为专业航拍提供了最好的选择。 次年,更加专业的航拍相机禅思X5和X5R发布,这两款相机采用可更换镜头设计,可兼容多款M4/3家族镜头。   这两款相机内置的4/3英寸传感器,其感光面积是Phantom常用的1/2.3英寸传感器的8倍,是iPhone 7的1/3英寸传感器的16.5倍。即使在同样的分辨率下,画质对上述产品也呈碾压的态势。   而1600万像素,F/1.7光圈,12.8档的动态范围,能够记录更多的图像细节,支持4K 30P和1080 60P视频拍摄,同时也支持log模式拍摄。其中,X5R还可以录制4K RAW Cinema DNG序列帧,采用大疆自产的SSD作为存储,平均码率1.7Gbps,有更大的后期处理空间(Space),也意味着有更高的画质。 今年7月,DJI发布了首款变焦云台相机禅思Z3,等效焦距22-77mm,3.5倍光学变焦加2倍无损数码变焦(仅在1080p拍摄模式下),由于采用反作用轮增稳技术,禅思Z3即使在长焦端也能做到清晰稳定的成像。以强大的拍摄性能,满足了更多的航拍需求。   航拍成熟,智能(intelligence)初探2016年初,Phantom 4发布,搭载视觉避障技术,被DJI的老板汪滔称为「至今为止我最满意的产品,欢迎来到机器视觉的时代」。   其相机最大的提升,是能够拍摄1080P/120帧的慢动作,而且优化了镜头的镜片,使图像更加锐利,畸变更小,色彩还原更加逼真。得益于双支架的云台和减震模块的内置,Phantom 4能够在高速飞行的同时记录下更加流畅(Fluent)清晰的画面,这让它成为了有史以来最成熟的消费级航拍一体机。   小身躯,大能量Phantom4 的余温未过,今年9月,DJI发布了折叠(含义:把物体的一部分折过)无人机Mavic Pro。作为大疆首款小型航拍无人机,Mavic Pro一经发布变迅速火爆全球。其体积(volume)只有iPhone包装盒大小,但是却集成了几乎和Phantom 4同样的性能。   其搭载的「世界上最小」的云台相机,将一块1235万(总像素1271万)的CMOS集成到了拇指大小的镜头中,同时4

  K、慢镜头、智能识别等功能一个不少,而且其拍摄画质几乎与Phantom 4不分伯仲。航拍价格航拍利用的无人机航拍飞控是一个集单片机技术、航拍传感器技术、GPS导航航拍技术、通讯航拍服务技术、飞行控制技术、任务控制技术、编程技术等多技术并依托于硬件的高科技产物。小巧的体积和高素质的成像,让Mavic Pro成为了一款兼具便携和性能(xìng néng)的无人机。 ▍未来从2013到2016年,仅仅三年时间,这块由DJI开创出来的航拍无人机市场呈现了爆发性的增长,越来越多的厂商加入到了竞争之中:零度、昊翔、亿航、3D
  R、小米等等。无锡航拍公司其实硬件并不需要多豪华多高级,能满足功能需要,编程使用方便,功能接口全为首选。而航拍无人机所搭载的相机也由刚开始画质一般的单轴云台,一直发展到了现在可变焦可拍摄4K画面的电影机。 依靠着厂商们日夜不断的研发,无人机影像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,消费者在享受越来越高端(high end)的无人机产品的同时,整个无人机行业也在飞速发展。其中,DJI经过数年的发展,率先拥有了Phanto
  M、Inspir
  E、Spreading Wing
  S、Matrice四大系列的航拍无人机产品线,专业程度由浅入深,几乎涵盖了所有的无人机影像需求,在技术积累和产品体验上有着无可匹敌的优势。 而在未来,随着入股专业相机公司哈苏,相信DJI会在无人机影像领域有更多的精品推出。而随着更多有实力的企业进入,相信也会有更多挑战者,为我们研发出更多样的无人机产品。



上一篇:从航拍视角,看他们的极限梦想
下一篇:他用36天记录下新西兰史诗级航拍景象